您好,欢迎来到农特产品销售电商 !会员登录|立即注册 VIP服务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报道 » 正文

实现丰收!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成功实施“稻+羊肚菌”水旱轮作栽培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26  浏览次数:844
核心提示: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近日在凯里市大风洞都蓬村优质稻栽培示范基地组织实施的稻+羊肚菌水旱轮作模式试验示范取得喜人成果。经过专家组的实地测产及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近日在凯里市大风洞都蓬村优质稻栽培示范基地组织实施的“稻+羊肚菌”水旱轮作模式试验示范取得喜人成果。经过专家组的实地测产及验收,该基地羊肚菌仅第一潮菇亩产量就达到了214.33㎏,按目前羊肚菌大宗交易价格计算,亩产值高达25719.6元。

  此外,该地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良贡米”产区,谷子亩产量为656.46㎏,谷子出田价格为8元/㎏,仅谷子亩产值达5251.68元。采用该模式进行栽培,综合亩产值可达30971.28元,扣除成本后,亩净产值仍可达15971.28元。

  该“稻+羊肚菌”栽培模式被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朱国胜赞誉为目前最优模式。“水稻种植时长期水淹田地可以减少羊肚菌病虫害发生,而羊肚菌种植时使用的基质还田也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天然绿色有机质肥料,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朱国胜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在2023年11月中下旬就开始进行竹架大棚搭建,但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实际播种时间为2023年12月6日。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技术员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包括极端雨雪天气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基地设施。最终,在2024年1月30日出现了菇蕾,并于2024年2月10日大年初一首次采摘。尽管前期受到极寒天气的影响,部分原基冻损,但整个项目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通过创新的水旱轮作栽培模式,成功实现了“稻+羊肚菌”的丰收。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种植模式和增收途径,同时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主办单位:奉节县渝甲油橄榄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渝ICP备2023001492号